您好!欢迎访问重庆宇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加强医疗设备维修工作,做到高效省时省力
来源: | 作者:医疗器械维修 | 发布时间: 2020-11-23 | 594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医院设备拥有量的快速增长,设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设备的维修支出也相应地增加。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既能做到维修及时有效,又能节省医院的维修支出,成为医院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形势分析

1、外部因素:数字化时代来临,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路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高新科技应用于医疗装备中,以及厂家对设备进行技术封锁,各种技术保护,使我们对设备的理解和掌握局限于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维修工作往往无从开展。

2、外部因素:医院重视医疗器械维修,但对于维修人员再教育再培训再培训认识不够,加之维修人员在医院普遍地位低、待遇差,影响工作积极性,容易造成人才流失。技术资料缺乏,维修难进行,维修经验难积累,也导致维修人员积极性不高。此外,医疗设备是医学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涉及计算机,电子、电气、机械、光学等多方面知识和技术,维修人员自身再学习意识不够,知识更新跟不上,导致理论知识的欠缺。
种种因素使医院维修工作越来越难开展,维修范围越来越小,对厂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医院购入设备后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被动。

(二)应对措施

1、改进工作流程,完善维修人员职能。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维修人员仅限于事后维修,无法维修则联系厂家维修,成为电话报修专员,维修人员职能单一。应该加强完善维修人员对于设备的管理职能。从设备的引进,安装调试,日常使用,维修维护到最终的报废处理,维修人员都应参入其中。

2、设备维修责任到人,进行分科管理或分类管理。将维修人员,应用科室与设备紧密结合。责任明确,维修人员也更有针对性学习。同时参与科室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从工程角度指导规范设备使用,充分发挥设备性能。还应加强设备档案管理,从设备购入到报废都要详细记录,特别是维修记录,能够为日后设备管理和维修提供有价值参考,积累经验。

3、根据不同设备制定不同维修策略,维修方法。以科室现有透析机,胃肠机,DR,CT,MR为例,透视、胃肠机都是早期产品,使用时间较长,国内应用较广,能找到一些维修资料。DR核心部分国外进口,国内组装,软件开放,也掌握一些维修资料,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自主维修。CT使用年限较长,工作量大,故障率也较高,通过对故障率以及维修费用分析以及对临床科室影响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可购买厂家或第三方维修公司相应保修合同,提高维修效率同时设备维修权限部分开放,自己维修人员能够获得权限进行设备维修保养,积累经验。

4、加强设备维修人员培训和自身学习。在购买设备时,尽量争取厂家对医院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这是获得技术资料,维修经验的直接途径。多参加公司举办的设备维修培训班,间接获得维修资料,扩大交流范围。维修人员自身也要加强业务学习,医疗设备涉及多个领域,要不断储备知识,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才能成为合格设备维修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