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康复设备使用前必须对使用者的身体障碍情况作出评价,同时考虑其心理、认知、经济支付能力等因素,作为开具训练处方的依据。每一个训练阶段结束后,重新对使用者进行评价,可以显现出前一阶段训练的效果,并作为调整下一阶段训练处方的依据。全部康复训练结束后,也应对使用者进行评价,以衡量总的康复训练效果,并为以后如何巩固训练效果提供建设性意见。评价应由专业康复医师进行,条件不具备的也可由经过学习、掌握一定专门知识和有经验的相关人员进行。
1.注重对使用者的评价
重庆康复设备使用前必须对使用者的身体障碍情况作出评价,同时考虑其心理、认知、经济支付能力等因素,作为开具训练处方的依据。每一个训练阶段结束后,重新对使用者进行评价,可以显现出前一阶段训练的效果,并作为调整下一阶段训练处方的依据。全部康复训练结束后,也应对使用者进行评价,以衡量总的康复训练效果,并为以后如何巩固训练效果提供建设性意见。评价应由专业康复医师进行,条件不具备的也可由经过学习、掌握一定专门知识和有经验的相关人员进行。
2.开具合理的训练处方
在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价的基础上,由康复医师根据康复医学的理论、经验开具处方,以明确患者的康复训练需求。处方应包括器械、运动量的内容,要随着患者肢体障碍状况的变化,不断评价和调整处方内容。
3.使用“对症下药”的器械
要确保其“对症下药”,“无副作用”。
4.使用性能优良的器械
满足训练处方的要求、具备所需功能,还需考虑其技术性能的优劣。要合理选择品牌和供货商,并搞好维护保养,使器械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5.控制运动量
严格按照训练处方规定的运动量进行训练,养成认真遵守康复训练科学规范的习惯。不要急躁冒进、盲目加大运动量。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怕辛苦劳累。不能随意改变时间和增减运动量。
6.积极反馈
患者及其家属要抱着研究、探索的态度,密切关注训练进程中肢体障碍的改善情况,关注训练中的不适感和可能存在的错误,及时通报(反馈),以作为重新评价和调整训练处方的依据。
7.使用者的心理调适
应努力调适使用者的心理,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帮助。通过心理调适,调动起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打心眼儿里愿意进行器械训练,特别希望通过器械训练,改善肢体障碍状况。
8.学习、再学习
面对这么多的器械,需要掌握每种器械的特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需要学习挖掘器械的潜力。面对种种训练处方,需要学习如何把处方的内容转化为正确的训练实践,需要学习一般的训练规范。面对训练进程中不断变化的肢体障碍情况,需要学习以动态的观点来考察自身、考察训练处方,逐步掌握一些器械训练的内在规律。
9.需要具备良好的训练环境
训练环境包括空间、光线、声音、人员分布等方面的因素。场地足够大、照明好、训练室内杂人员少、噪声小,甚至配有背景音乐,以促进训练效果。
10.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
器械训练有时可以清清静静、独自一人进行,有时则必须得到他人的帮助。这要因人而异、因器械而异。能够提供帮助的可以是专业治疗师,也可以是亲属,或其他残疾患者。
11.提高使用器械进行训练的兴趣。
12.加强与其他患者的交流,多一些切磋、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