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院的医疗仪器种类齐全,仪器的规模和先进程度是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医院发展和建设的基础,是衡量医院规模、级别的一个参数。而如何发挥医疗仪器的功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就是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医疗仪器集当今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专业几乎涉及所有自然科学的学科,并逐渐向数字化、影像化发展。
综合性医院的医疗仪器种类齐全,仪器的规模和先进程度是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医院发展和建设的基础,是衡量医院规模、级别的一个参数。而如何发挥医疗仪器的功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就是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医疗仪器集当今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专业几乎涉及所有自然科学的学科,并逐渐向数字化、影像化发展。正因为如此,对医疗设备的维修保障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维修工作量大、时间要求急、质量要求严,专业技术水平也要求更高、更新。为适应现代医疗工作发展的需要,医疗仪器的维修管理必须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
下面就给大家谈一谈如何加强医疗仪器的维修管理。
一、全面建立维修的前期保障工作
由于人员编制的不合理、维修经费落实的慢、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原因,使医院仪器的维修工作均为事后维修,弊端是工作被动、停机或(带故障工作)时间长,因此对大型、精密或使用率高的医疗仪器应采用预防维修。
要实现这点,首先要从设备论证开始,充分论证和反复比较,把选择良好的售后维修服务与选择设备可靠的性能和优惠的价格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于配件、附件、备件和使用维修技术资料要订购齐全,还必须对保修外备件的供应和维修服务写入合同,预防设备维修的“先天不足”。其次是要严格把好仪器的验收关,要合同上标注相符?另外,在仪器安装、调试时,认真观察适用仪器的每项功能是否与合同上的技术指标相符?等等。再次是认真做好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把与此仪器相关的所有资料统统进入档案,并登记造册。最后是对于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每年都要有保养计划,落实定期保养制度,使其保持正常状态。严格规章制度,做到保管人、保养人和检修人的三落实。
二、建立全面的维修管理制度
做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主要包括设备论证与设备验收、定期保养制度、医学工程术人员责任检修制度、零配件管理制度等。
设备维修要从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开始。首先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维修人员应与使用人员密切配合,掌握医疗仪器的使用动态。其次是建立健全仪器定期检查保养制度;根据各类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分别加强对其进行相应的定期保养和检修;特别是对易损件的检查,检查其状态、相关参数值等的变化,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三、造就和培养高素质的医疗设备维修人才
由于现代医疗设备是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超声学、核物理、光学、传感技术、激光技术、热力学等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现,它对设备维修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先进技术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因此,必须坚持有计划合理引进技术人才,形成人才梯队,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分工合理设置。由1—2名资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医疗仪器的管理和维修管理以及维修工作。他上对医院领导决策负责,下行有机管理,服务于各科室,做好全院设备的规划管理工作;对内行使管理和处理解决较大难度故障;对外联络解决医院的所需问题。